上海政法学院2013年工作总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25浏览次数:63

上海政法学院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学校在市司法局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文科大学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年”的工作重点,继续推进内涵建设,在教学工作、学术科研、队伍建设、学生工作、国际化办学、后勤保障、党建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圆满地实现了全年的工作目标。

(一)部市合作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9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吉尔吉斯斯坦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发表《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将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愿意利用这一平台为其他成员国培养司法人才。习主席的讲话,对推进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司法合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上海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9月18日,市政府宗明秘书长主持召开了项目建设协调会,就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参加会议的市发改委、市外办、市财政局、市教委、市司法局、上海政法学院等单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0月27日-28日,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来校调研考察,听取学校关于培训基地建设的工作汇报,认为上海政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齐全,软件建设独具优势,学科建设很有针对性,具备承担基地建设任务的条件,项目选址上海政法学院是完全正确的。

按照市政府和外交部领导的要求,我校积极做好项目的启动工作,已经由上海市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了培训基地项目建议书。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筹备国际司法高级研修班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峰论坛。

学校以推进部市合作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留学生工作和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办学成效凸显。经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今年以来,我校先后获批成为外国留学生招收培养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接收单位、港澳台学生招生培养单位。启动首届留学生招生培养工作,有来自哈萨克斯坦、加纳、厄瓜多尔等9个国家的17名优秀学生被录取为我校首届外国留学生。海外学习实习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共有11个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获批,资助金额193万元,选送120名优秀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

(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自8月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精神,认真按照市司法局党委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认真谋划,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中,学校党委坚持广开言路,注重从多渠道入手,广泛听取师生群众的意见建议。共征求各方面初步意见建议215条,围绕聚焦“四风”问题,通过进一步梳理,形成38条意见。经过研究讨论,并充分征求意见后,对于其中的22项列入即知即改项目,16项列入整改计划,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目前,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主要有:

1.扎实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学校抓住基层和群众关注的两级管理问题,坚持以实施目标管理为导向,以提高办学积极性为重点,以健全考核监督为保障,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使二级学院成为充满活力的办学实体。成立了推进两级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了人事、教学、科研、学工、计财5个调研小组,开展校内外调研,广泛征求二级学院意见建议,起草了调研报告和实施细则,组织相关调研、座谈、讨论等20余次,反复研讨修改实施方案和细则,最后形成《上海政法学院两级管理实施方案》和5个实施细则,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下发。2014年1月,学校将正式实行两级管理。

2.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以重大事项决策的公开、公正、透明为着眼点,修订完善党政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三重一大制度规定学校年度预算内大额资金使用单次支出100万元以上、年度预算内大额资金调整单项支出在50万元以上、学校年度预算的追加预算和大额支出50万元以上的支出,都要经党委会讨论通过。制定了《上海政法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上海政法学院采购管理实施细则》、《上海政法学院零星维修招标管理规定》、《上海政法学院保洁维修耗材采购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制度化、长效化。

3.深入改进机关作风。后勤服务保障为突破口,在深入了解和倾听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即知即改着手进行整改。比如,教师休息室的增设、学生宿舍的空调安装、自行车棚的施工建造、学生浴室的环境改善等问题,都拿出硬措施大胆突破,切实维护师生利益,赢得师生的认同。

(三)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1.扎实开展本科专业自主评估。学校坚持从严把握标准、重在发现问题、推进整改建设的原则,聘请15位校外评估专家,对15个本科专业进行了全面评估。评出优秀专业7个,合格专业8个。通过本科专业自主评估,全面摸清了各个专业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学校率先在全市高校开展本科专业自主评估,得到了市教委和市教育评估院的高度评价。

2.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加强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增设了知识产权、应用心理学、审计学等3个本科专业,申报了禁毒学、广播电视学、经济与金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新专业。启动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试点班招生培养工作。实施通识教育改革,全面修订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取消原有的跨学科选修课模块,增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模块,启动首批17门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建设。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共有3门课程获市级精品课程,7门课程获市教委重点课程,2门课程获市级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校级本科课程质量认证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立项。法学教育实践基地获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3.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法学专业在安徽、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市首次被批准列入一本批次招生,实现了我校一本招生“零的突破”。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质量,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共立项创新创业项目70个,其中国家级20项,市级50项。实施校院两级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加强质量监控。首次使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最终学生毕业论文全部达标,论文质量较往年有较大提高。2013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98.6%、六级通过率54%。截至2013年8月28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39%,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7.80%,学校本科、高职平均就业率高于上海市平均就业率。顺利完成100名研究生招生计划,研究生培养管理更加规范。

(四)学科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1.科研项目实现新跨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其中一般项目6项,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和一般项目立项数两个历史性突破,在本市30多所本科院校中位居前十,在二本院校中位居第一。全年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奖项等24个类别407项。获各类省部级课题14项,其他各类课题81项。对99项各类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或结项验收。

2.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现有在建重点学科32个,投入建设经费约1135万元。顺利通过上海市一流学科2013年建设计划答辩及2013年审计,资料室建设初具规模,其他学科建设项目也按计划稳步推进。3个市教委重点学科经过五年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已顺利通过终期验收。加强硕士点申报学科建设,完成了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等4个一级学科,以及法律硕士、警务硕士、社会工作等3个专业硕士的申报材料,为正式申报打下了基础。

3.学术水平实现新提升。今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发布了“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在高等院校总排名之中,我校学术论文转载量以及综合指数排名均入围全国高校百强。其中,综合指数排名第69名,转载量排名第93名。

(五)十二五内涵建设全面推进

1.项目建设绩效显著。7月-8月,市教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审计局联合对我校进行了“十大工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中期绩效评价。主要对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项目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效以及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专家总体评价认为: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文法高校,坚持依托行业办学和错位发展原则,办学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科学研究获得进展,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推进。总体来说,项目统筹有力,管理规范,效益明显。通过内涵建设,学校基本实现整体办学实力达到国内同类新建本科院校的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鉴于项目建设的良好绩效,市教委决定给予学校内涵建设经费适当倾斜,并增加央财经费额度388万元。

2.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学校确定了“十二五”内涵建设指导思想(“四个坚持”):坚持“错位竞争”的发展战略,坚持全面提升学科专业水平的基本主线,坚持重点建设与整体发展相结合,坚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明确了总体建设目标,建立了内涵建设“2+4+1”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编制了《上海政法学院“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管理手册》,加强项目绩效管理。实行四级项目库制度和网上申报制度,完成总第五期和第六期项目库网上申报、评审工作。四个平台共立项53个四级项目,资金1780万元。其中“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平台1180万元,“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平台各项目170万元,“国际化平台”130万元,“公共服务平台”300万元。我校成为少数几个建设并顺利使用四级项目库完成内涵建设项目申报的高校之一。

(六)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外引和内培并重。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已引进、招录优秀教师31名,其中引进东方学者1名。鼓励教师参加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进修访学,选派9名教师攻读博士或博士后,13名骨干教师入选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国内访学、国外访学、产学研践习),组织29人到美国短期访学交流。开展160人次的各种职业培训,其中,有90名教师参加英语培训,30名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统筹发展,优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新聘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6名,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3名。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认真开展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清算工作,努力在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总额调控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建立起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岗位任务考核为手段的分配激励机制,合理拉开分配档次,保证收入分配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启动新一轮岗位聘用工作,制定合理的岗位聘任实施办法,明确专业技术岗、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各类各级岗位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和聘期岗位任务以及相应的绩效待遇等,将年度考核结果和聘期考核结构与工作量津贴、绩效奖励直接挂钩,真正体现分类管理、以岗定薪、奖优罚劣。

(七)育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按照辅导员培训“四个一”工程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辅导员的各类培训学习,选送了7名辅导员参加市高校辅导员专题培训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辅导员协会作用,成立了大学生成长发展研究会、大学生党建研究会、大学生心理研究会、职业生涯工作室、博士辅导员理论研究会、易班研究会和活动部、培训部7个部门,促进辅导员对工作的总结和凝练,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

2.合力育人成果丰硕。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年共开展各类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35场次,覆盖所有在校学生。实施寒假社会实践项目共96个,校级重点暑期社会实践项目41个,院级重点项目66个,分赴全国16个省市开展实践活动。新增青年志愿服务基地20个,签订了9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各类活动21项。在今年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中,我校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上海市一等奖1项,上海市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获奖数量和等级上,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女子板球队获全国锦标赛冠军,男子板球队获季军,体现了学校在该项运动上的国家级水平。

3.积极开展帮困助学。加强学生服务工作,学生事务中心就20余项学生事务顺利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对接,全力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制定优良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标准,继续推行“成长关爱计划”,共辅导200名学生。进一步推进慈善工作,共发放各类奖助学金800.8万元,奖助4123人次。安排430名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发放金额91.16万元。为22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爱心大礼包”。帮助134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为75名特困学生购买了大学生“学程无忧”保险,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失学”的承诺。

(八)和谐校园建设扎实推进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完成扩建工程四期项目第一标段的建设任务,包括法学专业教学楼、学生公寓和学生餐厅,建筑面积共18577完成了新校区约30000平方米的户外绿化工程。调整了二级学院和部分职能部门的办公用房,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扩建工程(四期)项目第二标段建设,包括室内体育馆、上政大剧院和综合训练馆,建筑面积共13616,均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可在明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全部投入使用。

2.后勤服务保障不断加强。通过努力完成了所有学生公寓的电控系统改造,安装了2000台空调,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营造了良好的住宿环境。落实食堂主副食品统一由高校后勤配货中心配送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食堂的经营秩序。继续丰富馆藏图书,购置中文图书2.5万种,共5.5万余(套)册。切实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成立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制订《上海政法学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2013-2015年上海政法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开发完成了OA系统,并于10月正式启动实施,提高了信息化办公效率和水平。

3.校园安全稳定得到保障。加强校园公共安全防范平台、学校外来人口管理平台、校园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平台三大平台建设,利用人防、物防和技防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安全防控网,保证了无重大案件、无重大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构建平安校园。加强了招投标管理,完善财务制度,严格审计监督,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这些保障为中心工作保驾护航,创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九)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对基层党支部进行了全面调整。党支部设置工作按照“学习培训、支部组建、总结提高”三个步骤推进。目前,共设置在职教工党支部65个,其中机关教工党支部22个,二级学院教工党支部43个。基本实现了“支部建在教研室”和“支部建在职能部门”的目标。同时,按照小型化原则,共设置学生党支部75个,完成了学生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的选举。

2.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合理使用不同年龄段干部,使干部配备更加科学。加强青年后备干部培养,目前,后备干部年轻化,平均年龄36.9岁;学历高,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18人,占4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24人,占53.3%;职称高,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务的20人,占44.4%。

3.推进党建研究创新。2013年,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共申报38项,其中教工党组织申报17项,学生党组织申报21项。经过答辩评审,教工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立项9项,学生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立项10项。获得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党建研究课题3项、优秀成果奖2项,获市司法局优秀党建成果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2项。

3.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荣获第十六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实现“六连冠”。修订完善学校精神文明二级考核指标,使其更好地体现上海市文明单位评价体系相关重点指标要求。同时,进一步细化了学校新闻考核指标体系和二级网站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的可操作性。创新学校基层文明单位评价体系,对全校41个部门分别制定了细化的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