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2015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3-22浏览次数:0

2015年是上海市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学校正式划归市教委管理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学校党委研究,确定2015年为“全面深化改革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划归市教委管理的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主动迎接新挑战,认真谋划学校发展,深化教育教学、人事制度、干部队伍建设改革,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力争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学科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办学新突破,全面完成“十二五”建设任务,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一、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引领,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

1.科学谋划发展战略,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1)认真总结“十二五”期间的成绩和不足,在坚持传承好的经验做法、巩固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学校的发展战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2)按照规划体系要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科学编制《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和二级学院规划。(3)根据上海市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认真制定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发规处及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高职学院等)

2.深入推进章程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1)按照学校章程建设的要求,完成学术委员会章程等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加快制度清理和规章汇编工作,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2)围绕确立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的原则,深化两级管理改革。(发规处、科研处、人事处、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高职学院)

二、以教学综合改革为重点,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新突破

3.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行教学综合改革。1)探索大类招生与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深入调研,召开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研讨和优化大类招生与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为2016年正式实施做好准备。通过教学综合改革,赋予学生多元选择,突出个性发展,凸显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实现具有我校特色的“厚基础(人文社科基础、专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设一批实务课程、跨学科专业课程、微视频课程。(3)探索“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改革,进一步修订完善学业导师、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导师、就业创业导师制度。(4)以高层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申报和获得一批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务处、招毕办、科研处、学工办、团委、现教中心、体育部、二级学院、高职学院)

4.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要求为导向,改革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以落实教学质量二级管理为目标,召开教学评价改革研讨会和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分析解读会,改革教学评价办法,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完善校院两个层面的教学监督体系。2积极开展教学质量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集合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课程教学评价、专业评估、毕业生跟踪调查、教学工作考核、教师教学发展等数据信息为基础的、数字化、动态化、多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系统。(质管办、教务处、招毕办、信息办、现教中心、体育部、二级学院、高职学院)

5.以提高招生就业质量为目标,推进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1)积极推动校内外产学研合作一体化,探索“两考并一考”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学员项目改革,争取实施“第二专科”人才招录培养模式,探索拓展外省市司法行政系统人才招录培养体制改革。(2)推进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形成校内人才培养过程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召开就业工作促进大会,形成全校抓就业、人人抓就业的良好氛围。(3)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招生结构,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力争实现一本招生新的突破,提升生源质量。(招毕办、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高职学院)

三、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全面提高内涵建设水平

6.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抓手,推进学科建设成果应用。1)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决定性工作来抓,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创设一批新专业(方向),探索建构“应用型、复合型本科学术(专业)硕士”贯通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2)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适应行业职业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成果转化,通过学科建设辐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教务处、发规处、科研处、二级学院)

7.以获得上海市高原学科为动力,不断提高内涵建设质量。1)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科资源整合,大力推进高原学科建设,力争获得上海市高原学科。(2)做好内涵建设资金的跟踪管理和动态调整,加强绩效评估,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内涵项目建设任务。(3)在全面总结“十二五”内涵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学科发展规划,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内涵建设水平。(4)以争取成为核心期刊为目标,深化学报改革建设,提高学报办刊水平。(科研处、发规处、研究生部、学报编辑部等部门、二级学院)

8.积极申报一级学科硕士点,扎实推进学位点建设。1)以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科评价工作为抓手,加强硕士点建设和自查自评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硕士点专项评估,力争实现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突破。(2)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做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积极探索“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招生培养工作。(3)加强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根据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实行分类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部、发规处、二级学院)

9.以建立跨学科创新团队为抓手,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1)优化优秀科研奖励办法,改革科研激励机制,整合校内优质科研资源,建立跨学科创新团队,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2)在实现我校高级别项目立项数有序增长的同时,力争实现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突破,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科研处、应用社科研究院、司法研究所、二级学院)

四、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关键,实现人才工作新突破

10.坚持引培并重,大力提高教师队伍层次。1)以海外博士和海内外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引进对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着力在高水平人才引进上实现突破。(2)围绕国家和地方的各类人才支持计划建立人才库,加大“长江学者”、上海“千人计划”、上海领军人才等申报工作力度,力争人才支持计划实现新的突破。(人事处、二级学院)

11.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用人制度改革。1)借鉴其他高校教师职务聘任体系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非升即走”或“非升即转”的用人机制,形成人才的良性流动。(2)对在聘期内表现优秀、符合长聘条件的骨干教师,试行“长聘教师制度”。(3)加强分类管理,推行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和考核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考核体系。完善教授退休制度。召开师资工作会议。(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二级学院)

12.强化竞争激励,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1)力争获得市教委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加大对骨干教师的支持力度。(2)加强校内外调研,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坚持绩效与激励的良性互动,研究制定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鼓励竞争、激励创优的制度环境,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计财处、二级学院)

五、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发挥培训基地品牌综合效应

13.加强培训基础建设,着力抓好培训工作。1)进一步完善培训大纲,认真开展国际司法培训准备工作与国内相关专题培训任务,圆满完成公安部下达给我校的外警培训任务。(2)积极争取中央相关部委支持,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开拓培训项目,提升服务能力。(培训基地、国际交流处)

14.对接国家地方重大需求,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库。紧密结合国家及社会重大需求,依托上合组织研究院,在推进校内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围绕上合组织、反恐、“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命题,推进跨学科和决策咨询研究,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库,并形成学校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特色。(培训基地、科研处、国际交流处、二级学院)

15.推进校内外协同创新,积极培养高层次人才。1)充分利用培训基地的平台,结合校内学科优势,培养反恐与国家安全、国际司法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合组织等方向硕士研究生。(2)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协同创新,全面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培训基地、国际交流处、研究生部)

六、积极拓展多元化合作交流,实现国际化办学新突破

16.优化合作项目结构,拓展国际合作渠道。1)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积极拓展合作办学渠道,探索不同类型的合作模式,争取增加2-3个合作项目。研究在上合组织国家设立孔子学院的可行性。积极申报中瑞社会管理学院,努力提升合作办学层次。(2进一步理顺国际交流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充实人员队伍,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国际交流处)

17.加快发展留学生教育,规范留学生培养管理。1)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加大海外招生宣传力度,完成100名留学生的招生任务。(2完善外国留学生教育规章制度,规范招生录取流程,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留学生课程设置,加强留学生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留学生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留学生办、国际交流处)

18.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师生出国交流比例。1)着力推进师资国际化建设,通过出国进修、合作科研等形式,大力选派教师出国访学交流,提升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2不断扩大中外交换生和交流生规模,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赴境外学习机会,选派160名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3)进一步实施海外名师工程,争取获批市教委海外名师项目。(国际交流处、人事处、留学生办、二级学院、高职学院)

七、努力创新育人平台,大力推进全员育人工作

19.以深化“六进”为抓手,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1)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教师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探索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建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工作新格局。(2)以安全工作为基础,推进社区学生自治,打造书院通识教育中心,凝炼慈善公益品牌,探索社区育人新模式。(宣传部、学工办、保卫处、团委、研究生部、二级学院、高职学院)

20.以易班线上线下平台为重点,强化网络思政特色。1)以新媒体建设为载体,创新完成 “智慧易校园”、上政易班微信公众号、网上团校等建设,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集合线上活动与线下体验馆功能,探索建立 “全时空、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新模式,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并力争在全国推广应用。(学工办、团委、宣传部、信息办、研究生部、二级学院、高职学院)

21.以打造品牌项目为导向,丰富大学生实践活动。1)联合市、区两级就业促进中心,在我校设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全面建成适应文科大学生创业发展指导功能的工作模式。(2)以建设民乐团为抓手,努力建成我校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探索并形成符合我校特点的人文艺术教育的机制体制。(3)充分利用专业和地域优势,打造禁毒服务、未成年犯罪与预防帮教、减灾防灾等为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品牌。(4)完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规范学校运动队管理办法,加强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5)强化心理咨询中心的规范化管理,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危机干预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级网络联动工作机制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学工办、团委、研究生部、信息办、体育部、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高职学院)

八、全面强化保障能力,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22.积极推进基建工程建设,科学编制“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1)完成扩建四期及普陀校区后期施工,规范验收、交付、资料归档等工作。(2)全力以赴做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基建前期工作,并探索实行代建制。(3)加速推进扩建五期项目,确保年内开始现场施工。(4)认真梳理“十二五”基本建设成果,并结合《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精神,及我校“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编制完成 “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基建办)

23.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财务支持。1)以成立预决算管理委员会、修订预算管理制度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并健全内控机制,提高资金安排的科学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资金监管的协同性。(2)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定期进行财务分析,为学校各类决策提供依据。(3)多渠道筹措资金,并通过合理的资金分配、有效的资金监管,切实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召开学校财务工作会议,加强校院两级财务管理的协同。(计财处)

24.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能源监测,提高后勤保障的科学化水平。1)开展食堂运行监测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督察员制度,建立学生伙食价格平抑基金制度,在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2)完成校园数字化能源监测控制管理系统(三期)建设,为学校能源管理优化提供依据和保证。(后保中心)

25.加强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和网络信息安全,完成以智慧校园为核心的“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1)全面完成三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各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各系统间的共融互通,初步形成学校的决策支持平台。(2)切实落实学校网络管理相关制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召开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提高各方面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形成工作合力。(3以学校“十三五”总体规划为引领,编制“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使信息化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信息办、相关职能部门)

26.强化资产和采购管理,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1)以学校划转要求的清产核资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梳理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切实明确二级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并将相应绩效纳入考核体系。(2)加快推进资产管理和招标管理平台建设,让制度规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在系统中得以充分反映,使管理更规范、高效。召开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会议,明确工作思路,赢得支持协助。(设备处)

27.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提升支撑学科专业建设服务水平。1)以上海合作组织培训基地文献中心建设为契机,优化馆藏结构,加强电子数据库中外文文献建设,丰富重点学科专业的中外学术文献资源库。(2)做好档案基础管理工作;举办系列“悦读”文化活动,发挥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服务育人功能。(图书馆)

28.加强综合防护体系建设,建设平安和谐校园。1)进一步完善信息沟通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动态分析会,研判形势,落实对策,使校园安全稳定态势始终处于有效的管控状态。(2)加强技术防范建设,更新一批安全防范设施,建立一支由退伍学生为主的安全防控队伍,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力量。(3)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工作,强化信访工作的源头预防,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保卫处、离退办、信访办、纪委监察室)

九、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开放办学新格局

29.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完善社会联系合作机制。设立合作发展处,并承担校友会、基金会、董事会等方面的功能。加强社会联系和沟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类资源支持学校发展。(人事处)

30.改革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1)按照市场化原则,改革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召开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大会,增强办学活力,拓宽社会招生培训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2)继续推进培训工作创新,加强培训班管理力度,科学开发培训课程,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提高培训工作效果和办学水平。(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

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31. 以新一轮干部选任为契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科学合理设定岗位。根据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的文件规定和要求,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全面梳理各类干部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选任条件,并公开发布。(2)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打破现有的岗位身份,全部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任,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与工作绩效挂钩,完善中层干部述职测评的考核机制和办法,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责任担当。(组织部)

32.以争创五型支部为目标,推进基层组织建设。1)以落实党建责任制为抓手,制定《关于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实行党总支书记述职评议和实地检查制度,推动各党总支、各支部及其主要负责人落实党建责任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2)不断细化对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创建目标和方向,有重点、分阶段逐步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创建交流和评比活动。(3)以“走出去和请进来”为路径,服务好、引导好、凝聚好党外人士队伍。积极开展“同心同向”活动,发挥党外人士作用。(组织部、统战部、学工办等部门)

33.以认真落实责任为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1抓住责任“龙头”,把好主体“关口”,严格执行“四书四会三报告制度”,有力推进主体责任的落实。(2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出台学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实施办法,强化招生、科研经费、基建修缮等重点领域监管,集中精力抓好执纪、监督、问责主业,全面落实纪委监督责任。(3强化内部审计,重点推进对刑事司法学院、法律学院、文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4)强化巡视监察职能,针对突出问题,及时介入调查处理,消除隐患。(纪委监察室、审计处、招毕办、科研处、基建办、二级学院、高职学院)

34.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推进精神文明建设。1)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关于“高校党委宣传部长要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委对宣传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2)凝练创新文明创建工作理念,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精神文明二级考核指标和校级文明单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3)打造平台抓亮点,抓好基层文明品牌建设,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形成法援文化、慈善文化和创业文化等特色品牌文化。(4)围绕中心加强宣传工作,建立新闻信息实时保送机制,定期召开各部门新闻信息通气会,做好学校重大新闻宣传报道的事前策划工作,不断提升对外宣传的效果,力争主流媒体对学校报道数量不断上升。(5)做好迎接市教委、市语委开展的语言文字达标评估工作。(6)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加强教代会提案工作,做好校级工会、二级工会等换届工作,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办、研究生部、团委、工会等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