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一年来,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精心谋划顶层设计,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全面强化保障能力,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为创建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政法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精心谋划顶层设计,确立学校改革发展新目标
2015年,学校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的主线,精心谋划顶层设计,群策群力编制“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为未来发展谋好篇布好局。
1.“十三五”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一是积极开展校内外调研,广泛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反复论证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政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学校发展定位和主要目标任务。今天已将规划草案发给各位代表,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二是按照规划编制的要求,各二级学院完成了本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校园基本建设、信息化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专项规划也已完成编制工作。
2.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落地实施。根据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要求,学校成立深化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紧密结合“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认真组织编制《<上海政法学院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共确定了30项改革任务。目前,综改方案已经主管部门核准正式实施。
3.学校章程正式核准发布。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和治理的根本依据,代表着特定的精神理想和办学特色,是保障大学自主权利的基础。在2014年《上海政法学院章程》(拟核准稿)基础上,学校又组织对《章程》进行了反复论证修改,几易其稿。2015年11月,经主管部门核准,《章程》正式向社会发布,这标志着我校依法治校和现代化大学制度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
坚持本科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各学历层次教育协调发展,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凸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系列教学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一是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综合改革,出台本科教学团队改革、“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法学本科专业方向整合等4项改革方案。二是召开学校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对深化教学改革形成了共识,为顺利实施改革方案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新增俄语本科专业,取消了行政法、金融法和环境法等3个法学专业方向,增设了丝绸之路律师学院,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四是优化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本科教学计划总体框架结构,构建了通识课程、专业学位课程、开放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四大课程模块。
2.市级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积极组织申报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课程、重点课程、优秀教材奖和重点教改项目。2015年,我校共获得市级教学类项目20项,其中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3门,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重点课程8门,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5项,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项。
3.研究生教育教学卓有成效。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推进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一是201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44名,目前我校研究生人数已达到333名。二是2015年首届毕业生全部顺利完成学业,就业率达到96.30%,超过全市高校研究生的平均就业率。三是成功获批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项目2项,获批建设经费100万元。四是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稳步推进,2015年9月,我校在浙江大学招收留学生博士研究生6名。
4.国际化人才培养蓬勃发展。一是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在校留学生已超过120名,分别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等25个国家。二是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和人数大幅增长,2015年,学校共发布12个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共有 200余名学生参加,达到在校学生人数的2%。三是国际合作层次显著提升,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开展了硕士1+1 法学硕士项目;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开办了社会学、政治学高级访问学生项目。
三、不断强化特色发展,推进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学校始终坚持错位竞争,特色兴校,不断凝练学科建设特色,推进各个学科协调发展,取得学科与科研成果的新突破。
1.成功获批上海市高原学科。根据《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规定的入选原则,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以行政法学、监狱学、金融法学、环境资源法学、国际法和国际政治5个二级学科为特色的法学学科申报上海市高原学科。2015年3月顺利通过市教委组织的高原学科申报答辩。9月,法学高原学科正式获批,首批建设经费2500万元,我校学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2.创新性学科团队形成合力。一是出台《上海政法学院“创新性学科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共立项创新性学科团队建设项目10项,跨学科研究效益初步显现。二是积极推进学报建设改革,C刊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3.学术科研成果再创佳绩。一是科研项目申报成果显著,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9项。 二是全年共发表科研论文487篇,其中,权威期刊1篇,重点期刊15篇,CSSCI核心期刊151篇;出版各类专著40部、教材37部、译著2部,与上年度相比,均具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四、坚持人才优先原则,人事制度改革注入新活力
学校坚持人才工作为第一要务,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竞争激励,积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学校内涵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人才引培工作实现突破。一是积极组织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共获批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名、海外名师2名、青年东方学者2名、浦江学者2名;我校教师还获得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等荣誉,实现了人才工作的新突破。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2015年共有15名教师获得上海市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资助,13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或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研修。
2. 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强化竞争激励,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根据市教委文件精神及我校发展实际,修订《上海政法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暂行办法》《上海政法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暂行办法》,配套制定《上海政法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办法》,起草《上海政法学院深化考核激励机制方案》。二是召开全校师资工作会议,并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建议,凝聚改革发展共识,激发学校内生办学活力。
3. 编内外人员福利待遇充分保障。一是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及时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并在学校绩效工资总额限定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为教职工缴纳职业年金,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利益。二是增加教师国外访学进修差旅费补贴,其中讲师补贴达8万元/人,总体上派出教师的收入保持在岗完成基本工作量的收入水平。三是增加投入近100万元,提高非在编人员薪酬标准,非在编人员薪酬平均增幅达20%。同时落实非在编人员的蔬菜发放和午餐补助,享受与在编人员同等福利待遇。
五、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拓展培训基地新功能
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不断拓展培训基地功能,强化辐射效应,打造特色品牌。
1.培训工作取得实质进展。一年来,培训基地圆满完成了塔吉克斯坦内务部高级干部研修班、吉尔吉斯斯坦国安委高级干部研修班等7批次培训任务,得到了公安部、司法部等中央部委的充分肯定,获得了受训学员的广泛好评。
2.智库建设实现新突破。依托培训基地综合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打造科研服务平台。一是2015年7月,我校成功获批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8月,我校协同同济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单位,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二是我校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和“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双双入选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实现了智库建设的新突破。
3.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是?xml:namespace>
六、继续打造育人平台,不断凸显学生工作新亮点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拓展网络思政育人新载体,实践育人成效明显。
1.网络育人取得新进展。一是网络平台备受学生关注,2015级新生易班注册率达到100%,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从2014年底的3847人上升至9237人。二是易班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一年来,上合组织秘书长梅津采夫、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等十几位领导,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数十位专家先后视察参观学校易班工作。
2.实践育人取得新成绩。一是大学生竞赛成绩喜人,在2015年上海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6件作品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其中1件获全国二等奖,实现“挑战杯”获奖数量和等级的新突破;在2015年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中,我校代表队勇夺桂冠;在2015年全国板球锦标赛中,我校男、女板球队再次双双夺得大学男子推广组和女子推广组冠军。二是依托大学生创业实践园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探索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模式。三是与原闸北区签署共建合作协议,设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与青浦区达成全面合作意向,确定了我校第一批服务青浦企业的7个项目。
3.招生就业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招生宣传工作,积极拓展与外省市沟通交流渠道,一本招生扩大到15个省份,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坚持全院、全员、全过程抓就业,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就业率达到97.14%,签约率达到63.19%,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七、全面强化保障能力,创建和谐校园新环境
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基本建设,加强服务保障,提高服务水平,为全校师生创造更好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
1.校园基本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基建项目获得多个奖项,扩建工程(四期)二标段项目获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扩建四期项目被松江区建交委评为“文明标化”工地和“节约型”工地;普陀校区改扩建工程被评为普陀区“文明示范工地”,并获“优质结构奖”。二是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项目获得突破性进展,现已正式破土动工。
2.信息基础平台初步整合。一是实现校园所有办公和教学区域无线网覆盖,彻底改变了我校长期没有无线网的状况。二是资产及招标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学科与科研考核信息化平台等应用系统陆续投入使用,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创建“一带一路”协创中心文献数据库,引进了中英文经典研究文献和著名数据库。
3.后勤服务保障有序推进。一是完善了预决算管理机制,争取贷款化债专项资金9482多万元,节约利息支出1000余万元。二是实施采购招标168项,累计金额5320 万元,实现了校内采购招标网上信息公开。三是完成各食堂公开招标和新老食堂的顺利交接,推进学校食堂规范建设, “六T”达标食堂增至5家;完成了老校区动迁和临时过渡用房的建设工作。
4.平安校园建设持续加强。一是成立校园警务室和“大学生退役军人之家”,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管控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全面动员,圆满完成2015年大学生征兵工作。三是积极组织教职工暑期免费疗休养活动;以“教工小家”、“妇女小家”为创建平台,开办多种多样兴趣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八、深化干部队伍改革,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新发展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三严三实为标准,配强配优干部队伍,落实“一岗双责”,主动接受巡视监督,从严从实落实整改,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坚持公平公开,配强配优干部队伍。一是完成了中层领导干部和科级干部选聘工作,基本配齐了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干部,实现了发现更多优秀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的目标。二是选任过程中坚持“三严一突出”,严守职数底线,严把资格条件,严循选聘程序,突出监督导向,保证了公开、公平、公正选拔干部。
2.坚持“一岗双责”,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严格执行“四书四会三报告”制度,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要求。二是完成19名处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工程、招标、物业等重点项目和基建、后保、设备、财务、招生、科研等重点部门的监督管理。
3.坚持创先争优,精神文明建设再创佳绩。一是开展精神文明好项目建设,培育平台树典型,评选了7个校级文明先进单位。二是打造品牌抓特色,积极参与社会服务,2015年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殊荣,并第七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4.坚持即知即改,全力配合开展巡视工作。一是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做好服务保障,积极配合巡视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帮助学校“把脉问诊”。二是对巡视组提出的问题,做到了即知即改,同时举一反三开展自查,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学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初步完成了教育教学、人事制度、干部队伍建设三大改革任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合作交流、服务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不断前进,为学校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学校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一些瓶颈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的特色有待强化;学科领军人才比较缺乏;服务保障的能力有待提升;内部治理的规范性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我们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方能实现新的攀升和跨越。
2015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