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由上合培训基地研究咨询部和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路径选择”学术研讨会在综合研究中心101会议室举办。来自中联部、上海市欧洲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本校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就本次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上海市欧洲学会副会长叶江研究员做题为“金德尔伯格陷阱、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的应对之道”的主旨发言,就“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实质、“金德尔伯格陷阱”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关系、中国如何理性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中联部理论处处长李双伍的论文题为“从中国经验到中国思想——中国提供供给公共产品进入新时代”,认为:“中国为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中国机遇到中国经验再到中国智慧。目前,中国正进入给全球提供中国智慧的公共产品的新时代。”
本次学术研讨会第一阶段研讨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孔凡河副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何奇松教授就“我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路径——以北斗卫星为例”、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王勇辉副教授就“中国在东南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那传林副教授就“地区性国际公共产品提供视角下的上合组织扩员”、我校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赵雅丹博士就“‘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东南亚海盗治理研究”分别做了精彩发言。《国际展望》副主编孙震海研究员在点评时指出,中国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问题应该多从需求侧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多关注对方的呼应、多关注第三方的反应。
研讨会第二阶段研讨中,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陈道银副教授就“中国‘北极身份’构建问题研究”、谈谭副教授就“中国提供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路径选择”、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徐步华副教授就“全球环境产品供给:中国的贡献”、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崔文星博士就“中国参与全球发展治理研究”等议题分别提出了自己分析和对策建议。叶江在点评时指出,在全球化浪潮下,只有参与全球治理,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中国才能解决国内外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在北极治理领域,中国应该把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作为抓手,尽量少提自己在北极的战略需求,通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加入到北极治理的过程中,以此来维护北极的环境、安全和自身利益。
在长达三小时的研讨中,来自国际关系学界的学者们分享了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彼此汲取各自擅长的学术议题以及创新性思考。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学术的互动。从多个角度看我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路径选择问题,也让旁听会议的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们受益匪浅。(罗依纯 撰稿)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上合培训基地研究咨询部
2017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