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2021年工作总结

发布者:张静发布时间:2022-03-01浏览次数:1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全面开启“十四五”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局之年,学校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年初制定的党政工作要点,紧盯重点难点,齐心苦干实干,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一、坚持常抓不懈,疫情防控确保安全

1.防控措施做严做实。学校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全面统筹协调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校上下克服麻痹思想,始终绷紧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弦,做到提前研判,修订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或在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发布防控工作提示,细化明确防控工作要求,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和应急演练,层层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2.疫苗接种进展顺利。根据上级“应种尽种”的原则,学校广泛宣传动员,全力保障师生员工接种疫苗,为尽快形成免疫屏障、为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3.信息报送及时到位。学校不断完善信息报告机制,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要求,及时掌握在校师生的离沪动态、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人员进出等信息,进行归口、统计、整理和报送。主动加强与属地各部门的联防联控,完善疫情防控会商研判、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确保渠道畅通、反应迅速、处置规范。

二、牢记初心使命,立德树人成效凸显

1.教学主业不断夯实。学校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提出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巩固了本科教学的核心地位,取得了预期效果从严管理教学工作,强化教学监控评价,做到有方案、有检查、有反馈,扎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本科教学教师激励机制,评选11个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通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创建人才培养特区、优化夏季短学期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等举措,不断夯实教学主责主业。

2.专业建设持续优化监狱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等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电子商务及法律”、“社区矫正”两个本科专业,我校本科专业达到28个。推荐4门课程申报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个专业申报2021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学校成功入选司法部、教育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为全国首批15家培养院校之一。

3.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本科生招生方面,学校共有4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面向全国27个省份招生,各类本科生招生约2450人,招生规模相对稳定,本市本科普通批各专业组录取分数线较往年相比继续上涨,生源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生招生方面,2021我校共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4人,100%完成招生计划,生源结构不断改善。

4.就业工作精准施策。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加强多方联动,定期下沉式调研,利用“一人一策”开展精准就业指导;完善健全校级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工作室,创建“上政就业”公众号;主动拓宽渠道,打造“线上实习—线下就业”直通车。

5.育人树人成果丰硕。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本科生班主任制度,共选聘61位专任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1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出色,学生参加首届“衡信杯”(本科组)个税计算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在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中第五次夺得冠军,在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卫冕冠军。学校为第四届进博会提供各类志愿者达500人次,服务时长接近20000小时。

三、不断深化改革,内涵建设动力强劲

1.规划编制顺利完成。学校统筹谋划,成立专班,把握当前新形势、新政策、新导向,坚持高标定位、发扬民主,群策群力组织编制“十四五”规划。规划经202110月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已正式发文并上报市教委备案。学校对照国家和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出台《上海政法学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或修订各类制度39项,进一步完善了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依法治校水平不断提升。

2.学科科研激发活力。学校按照“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学科建设分类,制定差异化的学科引导支持政策,开展了第四期特色学科建设工作、非法学硕士点建设项目及学位点培育建设项目;聚焦学科建设、分类评价等重点任务,制定学科建设和分类评价对标提升实施方案。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国家级科研项目新增数达历史新高。成功承办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和经济法年会。《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期刊影响因子稳步提升,2021年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3.人才工作引育并重。学校坚持引育并重,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搭建人才集聚平台,努力做好人才保障服务。持续推进制度完善,制定、修订了7项人事管理制度;稳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工程,5名教师获得上海市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项目资助,25名青年教师获2021年度“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专项资金”资助。着力打造“相约百名师生,共迎建党百年”等6个教师思政品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服务国家战略,基地优势有效发挥

1.涉外培训稳步推进。2021年,中国上合基地克服疫情影响,积极与相关部委对接联系,多期涉外培训任务。

2.智库论坛成效显著。积极上报政策咨询报告,发表时评27。成功获批上海市“一带一路”安全合作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全媒体时代教育法律法规执行力研究与实践中心。积极参与司法部俄罗斯营商环境法律研究项目,开展中俄法律翻译工程(第一期)项目成果评审,组织完成《上海合作组织年度法治报告(2019)》编写工作,撰写“上合国家观察月报”。成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年回眸与前瞻国际研讨会、“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3.合作交流彰显特色。上合基地与上海纪录片学院联合出品的七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穿越上合》于20211027日起在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播出,受到了业界与相关上级单位的一致好评。积极参与上合组织国家司法部门会议,提供法律服务建设性意见建议,推动构建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机制。在上海市人大的指导支持下,学校牵头成立上海—圣彼得堡法律服务中心;在司法部和教育部的指导支持下,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法律大学联盟,搭建法学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五、深化国内外合作,开放办学有声有色

1.社会培训日益规范学校按照管办分离原则,对社会培训进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修订完善《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培训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积极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项目品种,20217月,“上海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基地”在学校正式挂牌成立。用好上级有关政策,出台激励措施,鼓励二级学院承办社会服务项目,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国内合作不断拓展。积极探索多元化校友服务模式,校友会司法学校分会、政府管理学院分会正式成立;组织召开司法部上海法律学校(上海市司法学校)办学65周年纪念座谈会。基金会筹建取得实质性突破,今年8月,市教委正式批复同意我校设立教育发展基金会;1210日,学校顺利召开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会议。学校先后与江西财经大学、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等单位签约合作,开放办学进一步拓展。

3.国外合作持续加强。不断拓宽对外交流渠道,新增境外合作院校(机构)11所。14名学生获得“上海市高校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项目”资助,资助人数与复旦大学并列第一,连续4年在上海高校名列前茅。4名学生成功入选留基委项目公派出国留学,实现了该项目零的突破。

4.留学生教育稳步发展。学校积极打造“留学上政”品牌,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宣传学校来华留学项目,基本保证留学生规模稳定。成功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中非友谊”项目。学校秉承“突出中国特色,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的培养理念,改革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理论课程设置,增加中国元素课程占比,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学校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

六、持续优化管理,服务保障不断升级

1.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学生生活配套用房项目工程提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年度工作目标;积极与市教委、市发改委对接,确保“十四五”期间基本建设规划项目顺利入库,其中:新建学生公寓工程列为正式项目,上海全球安全治理大数据中心列为预备项目。抓住机遇,用好政策,提前完成了不动产证确权补证三年行动计划,共28栋房屋完成确权补证,应办尽办类产证拥有率从2020年的30%提高到98%

2.后勤保障取得实效。完成教工招待所清理调整、部分教室安装空调、12-14号楼浴室进楼、16号楼大修、社区电控改造等一批实事项目,认真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建立垃圾分类减量常态化管理机制,改善了校园设施与环境。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获评“高校智慧管理突破奖”。报废一批固定资产,解决了部分历史积难问题。加强档案资料归口管理,落实学生档案移交工作,档案数字化项目顺利完成。改进图书采购和借阅服务,不断丰富馆藏资源。购置票据智能投递机财务报销更加便捷。开展校园非机动车专项整治,校园安防水平不断提升,学校荣获“十三五”智慧安防先进集体称号。

3.校园文化打造亮点。学校新建户外屏幕装置和“校训碑”落成,打造校园新地标,进一步凝练学校校训文化,形成良好风尚。2021年元旦举行的校园mini马拉松赛全方位展现上政人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生动呈现诗画校园的美丽景致。通过“校长热线”及时承接师生日常咨询服务、答疑解难、反映诉求和表达建议。学校全额承担补充医疗保险保费,扩大VIP体检范围,扎实保障教职工健康。建设高质量教职工社团,打造精品文化活动品牌。学校第九次获得“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被评为“20182020年度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内涵特色进一步凝练,校园文明进一步凸显。

七、聚焦主责主业,党的建设走深走实

1.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推进。学校党委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刑事司法学院行思党员理论宣讲队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青年理论宣讲团入选上海市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成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共形成校级层面重点项目34项,其中民生项目20项、发展项目14项;指导各二级学院打造具有政法专业特色的实事项目66。相关做法得到上海基层党建网专题报道。

2.意识形态责任强化落实。修订制订《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活动管理办法》《上海政法学院新媒体管理办法》,确保学术活动和新媒体可管可控和健康发展。开展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校内专项督查,指导推动二级部门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举办宣传员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宣传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3.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有效。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起草印发《上海政法学院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持续推进“三类”党课体系建设,完成“风华正茂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示范党课项目展演,形成独具上政特色的党课品牌。加强培养培训,提升党口系统队伍建设水平,基层党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4.组织统战工作有序推进。持续实施干部队伍建设“四大工程”,优化中层干部队伍结构,推进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加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为遵循,落实统战工作新要求,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政法学院支部,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跟踪机制、联系交流机制,党派组织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5.党风廉政建设从严从紧。积极推进“四责协同”机制建设,严格规范开展校内巡察工作。紧盯关键少数、关键事项、关键环节,全面提升监督质效。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自查,围绕办公用房使用管理、公务接待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自查,切实防范廉政风险。建立完善审计制度,加强日常审计监督,完成专项审计任务,发挥审计把关护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