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学校依法治校的本年度特色做法、存在问题及下年度工作重点: 一、特色做法和建设成效 (一)充分发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引领作用 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全面贯彻“三大主体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校党委认真执行“四书四会三报告”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论证机制,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制度。2018年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建立了“组织、纪检、信访、审计”四位一体的干部工作立体监督机制。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逐步在基层党总支配备了专兼职组织员。2020年度,学校共新建和修订汇编重要制度52项。并且通过党务公开、信息公开、党代会等制度办法。本年度,涉及群众利益密切相关35次校党委常委会议纪要和25次校长办公会纪要,均在数字化校园中对教职工公开。 (二)校领导率先示范推进依法治校 校领导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推进,建立了党委书记和校长领导的工作小组,刘晓红校长亲自主抓依法治校工作。2017年,刘晓红、关保英、吴强受聘担任市依法治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年12月4日,刘晓红校长获得“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2017年起,校领导开始每年为我校“中国系列”课程“大国安全”授课,其中刘晓红校长主讲“‘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家经济安全与法律防控”。 (三)主动强化学校规章体系规范建设 学校根据学校章程,逐步构建起了比较规范的学校规章体系。每年通过制度汇编,促进依法治校和科学管理。目前,学校规章300 余项,内容涵盖教学、管理、人事、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做到了“有法可依”。2020年,学校规章数量增速,新增25项新规章,为此,学校开展了“废改立”工作,全面梳理规章制度。严格实施《上海政法学院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作为“立法法”,强化规章工作的系统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治理,学校探索推进校务委员会制度,制定《上海政法学院校务委员会章程》,为了推进二级管理,制定了一系列二级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制度生产力。 (四)切实保障师生权益制度建立健全 学校非常重视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尤其是关系到学术自由、师生权益的制度,均形成了有效的闭环,建立了有效的救济途径。2018年,学校制定了《上海政法学院教职员工申诉处理办法(试行)》,成立了上海政法学院教职工申诉委员会,受理相关申诉案件;学校制定了《上海政法学院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并在2019年修订了《上海政法学院学生管理办法》,严格按照上位法的法定程序,受理学生违纪处分问题,有效地保障了师生的合法权益。 (五)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立法工作 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法院校法学优势,迄今学校已参与 200 余部法律法规的起草和论证。学校校长刘晓红,是国际商会(ICC)仲裁与替代争议解决委员会副主席,是该委员会成立至今唯一入选的中国籍专家。她利用这一国际上最大的经济联合会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商事仲裁政策与规则的研究制定,努力争取国际规则话语权,参与制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的起草工作。关保英教授长期从事行政法研究,参与起草及咨询了《行政处罚法》《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条例》等,杨向东副教授参与起草了《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修订工作。此外,上海政法学院近100余名教师,在校外担任市或区县的顾问等。同时,学校与上海市人大成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研究中心,获批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承担上海教育立法、咨询、培训、服务等。2020年度内,50余项智库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或被省部级以上单位采纳,使得法学专家通过咨询决策服务工作直接参与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提升上海法治竞争力中的贡献度和认可度。 (六)高水平服务上合组织法治培训 学校拥有国家级平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2017年10月,培训基地被上海市政府列入《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重点项目之一,将依托培训基地,为沿线国家(地区)培养政府精英。5年来,中国上合基地圆满完成了50多期1100余名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高级司法执法官员培训任务。本年度内,培训基地下属智库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等,提交了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150余篇。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2020年,开展一系列国际交流项目,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青年法律人才交流项目等等,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重要平台。 (七)形成“上政”特色应用型法治教育 学校多年来坚持“错位竞争、培育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秉持“学生为本、应用导向”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德法兼修、全面发展,具有宽厚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刘晓红校长曾撰文《以依法治校为抓手,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指出新时代法学教育的改革进路。学校也建立以《上海政法学院章程》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编制《上海政法学院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明确了30项改革任务。2018年,学校通过抓好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实施一流本科和一流研究生教育计划,加大了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及教改项目建设,并实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突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项,参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学生通过课堂训练、课外实习,形成了全过程的培养,近年,学生参加上海市法治辩论赛,模拟法庭大赛,模拟联合国大赛,获得多次佳绩。2017年上海政法学院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喜获联合国第九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先生的贺信。2018年,第一届上海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在我校举办。 二、存在问题 学校以依法治校为抓手,推进学校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合力,规范办学行为。为此,我校将结合本轮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情况,认真总结经验,仔细查找不足,以查促改,以查促建,力争把学校依法治校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制度建设跟不上学校改革发展的步伐,“废改立”工作相对滞后;学校各类规章制度之间还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对不同时期的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清理,学校规章制度实施的评估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依法治校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学校发挥政法院校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优势不够充分,在依法治校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待拓展和深化,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有待加强,对教育领域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贡献度还不够大。 三是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一方面在面向师生的法治宣传教育还不够充分,特别是通过利用多种媒介多种途径还不够,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面向社会的法治宣传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传播面和受益面,具有影响力的法治宣传教育品牌不多、影响力不够大。 三、下一年度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 我校在2016年《章程》核准后,积极实施配套规章的建设工作。2021年,将进一步推进“废改立”工作,严格审查学校规章的合法性合理性,推进关键领域制度改革,确保关键制度的落实与评估,及时根据上位法和政策的要求,进行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确保“一个不能少”。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与评估考核,构建完善规范、协调一致、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为学校依法治校、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推进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进一步完善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2021年,二级管理将形成新的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考核,优化内部治理,将更有利于二级学院办学。学校将采取措施,进一步支持二级学院开展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教师代表大会的建设,不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力争取得显著成效。 (三)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上海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及配套制度建设,巩固学术委员会最高学术机构的地位,落实学术委员会职权;确保学术委员会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加强学术委员会自身建设,保障学术委员会规范有效运行。加大学术委员会在重要事项上的审议力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上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 (四)积极落实“依法治校”年度报告制度 学校将继续按照依法治校的指标体系,按照七大个项目归类汇编学校规章,形成相应的“依法治校”年度报告,坚持上网公开并支持在线查询,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同时,根据规章制度“废改立”最新情况,适时更新网上内容,确保网上信息及时有效,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查询服务。 (五)进一步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 学校将进一步发挥法学学科优势,利用各种学术平台,积极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兄弟院校加强联系沟通,跟踪最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模式,开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研究。同时深化与立法部门、政法部门等的合作,积极参与法治理论研究、立法咨询等工作,为立法、执法和司法提供上政智慧和上政方案。进一步强化以宪法为核心开展法治宣传,加强学习培训,加大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和法治素养的宣传教育,提升全校师生的法治素养,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宣传教育,打造法律志愿服务品牌,增强学校对法治建设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加强依法治校工作,推进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应用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